赵大有
品牌概述
“赵大有”品牌创立于1862年,由宁波市赵大有食品有限公司运营,该品牌所属地为宁波市。赵大有共参与了8次所涉行业的排行榜,1个进入前三名。
赵大有品牌介绍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距今约一百三四十年,上虞人赵姓即赵大有的创始人(赵菊娥的先祖),以做糕点谋生。
赵大有人物介绍
那时紧邻宁波余姚的上虞经济非常萧条,民不聊生。当时做出来糕点少有人问津,先祖为了谋生及弥补家计,邀同族人一道装运来一船梁湖米前往明州府城,即如今的宁波市江东后塘街杨柳道口租下一间店面制作年糕,取店名为“赵大有”。那年从农历十一月开业,做到年底回家过年,想不到短短两个月制作下来,年糕以细、滑、韧在当时甬城市民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两个月的试销经营不仅使他们尝到了甜头,也瞄中了这块市场。次年,他们准时前来经营,深受宁波百姓欢迎。随后赵氏家族群起仿效,每年到宁波开年糕店的陆续增加,成为赵氏家族中唯一的副业。后由于缺乏固定店基,经赵氏先祖们决定,只能彼此轮流替换,不管谁经营,均以“赵大有”作统一招牌,产品渐渐地发展,生产的各类传统糕点食品,畅销甬城,享誉沪浙一带。
宁波当地有一习俗,每逢农历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汁水年糕汤,所谓“年糕年糕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也就说要图个吉利。自赵大有年糕在甬城崭露头角后,市区经营糕团的一些作坊都先后被排挤出去,其主要原因在于梁湖的早粳米远比宁姚帮的晚粳米来得糯,来得韧。再加以梁湖帮师傅凭藉选择的优良石磨,操作工艺精细,制作出的年糕细、滑、糯、韧。故他们制作出的年糕用天水浸在缸里可以放到春耕大忙季节,作为农忙的点心。由此赵大有的年糕在宁波市民中,享有较好的口碑,生意出奇的兴隆,于是赵大有食品凭借着制作年糕,在这块土地上慢慢地站稳了脚跟……
赵大有不同发展阶段
传统糕点的奠基人赵大有
梁湖年糕在宁波打开市场销路后,销量逐年递增,而从事这一生意的赵氏族人也愈来愈多,但直至民国以前,在这数十年间始终没有固定店面。民国初年终于在宁波江东百丈街的大戴家弄口正式创设了第一家“赵大有”店,也是赵氏人从短帮经营转为长年经营宁式花色糕点的开始。
他们先在宁波江北岸一家饮食店当学徒。不久赵氏先祖全家从上虞迁居于宁波江东米行街孙家门,租屋制作印花糖糕,每天半夜起来磨粉,蒸糕,一早往街巷、茶馆兜售,长年累月。数年后,积有余资,乃在后塘街觅得店面。赵氏先祖后来在茶馆中结识了宁帮糕团名师苏瑞财、陈高仁,赢得他们的支持。当时宁波糕团店林立,宁波江东百丈街友葛家桥口的梁新全和黄栀花弄口街头的王万兴两家老店近在咫尺。米行桥口两旁另有“汤家雪团”、“厦家鬼”等几家。赵大有创业伊始,自知欲求发展,须经奋斗。有一天赵氏祖父求签天童寺,得“双龙抢珠”,归后告知家母:“佛说双龙抢珠,我赵大有是颗明珠,晒熬高地有低地,氽去低地有高地”。意思是,即使做宁式糕团被挤垮,也可退守梁湖年糕经营阵地。由此鼓舞先祖们与同行进行竞争的勇气。自那年农历七月二十一开业,止八月十六近一个月时间内,赵大有通宵生产糕点。但梁、王两家自不会退让,三家糕团店彻夜高悬汽油灯,照得百丈街如同白昼一般。赵大有初显锋芒,生意兴隆,而甬城百姓货比三家,一致公认赵大有糕团质量要胜过梁、王、汤、厦各店。不到三五年间,汤、厦两家先后关门歇业,梁新全、王万兴店也相继倒闭停业。百丈街上唯有“赵大有”糕点一枝独秀,生生不已。
风雨兼程中的赵大有
在宁波开出第一家赵大有宁式糕团点心店后,赵氏族辈们竞相盘店经营,以灵桥门缸甏弄口为先声,接踵而起散布在宁波的江北、江东。不过,那时的赵大有经营生产已突破年糕的季节性,改变了来时用红纸书写“赵大有年糕”招牌,贴于屋柱,走时一撕了事的形式,乡亲们半年在家务农,半年上城经商,省却了临时觅屋的麻烦。随着,梁湖年糕声誉鹊起,却引发了赵氏宗房的纠纷。创牌伊始“赵大有”得到了很多人的袭用,宁波城里出现了赵大德、赵大利、赵大茂等赵氏旁系族人开设的年糕店。而上虞的一些外姓也染年糕行业的兴盛,不约而同地开起了老大有、新大有、同大有、同大生、顾大有等店面。至此,宁波城里的年糕业渐渐落入了“梁湖帮”的混淆之中。
在宁波药行街灵桥门口,开的第一家常年性赵大有。后在鼓楼门前又开设了赵大有。从此,先祖开创的基业便从宁波江东扩展到了城区,城里的老百姓都能就近买到赵大有食品。
“赵大有金团,黑洋酥麻团,董生阳高包,方怡和香干!”抗日战争前,宁波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可听到食品摊贩的声声叫卖声,且长期流传在坊间,老小无人不知、耳熟能详。显然赵大有的产品已声名鹊起,家喻户晓了。
赵大有金团扬名后,随之南货业的喜饼业务也蓬勃发展。当时婚礼上,除送金团、油包外,还有喜饼(或叫吉饼、麻饼、上印大红喜字)。自赵大有龙凤金团的开发,甬城百姓相继用以代替喜饼。由于赵大有龙凤金团大小可任选,也可“五仁同堂”(五种大小),其色黄如金,一些夫妻亲邻不睦,有用送金团充当和事佬,誉甜蜜、团圆之意。龙凤金团成了宁波百姓的喜爱,旅居在外的乡亲回籍省亲后离开时必带的土特产中,同样也少不了赵大有龙凤金团,每逢清明、中秋、新春佳节更少不了搡上一些金团用以馈赠亲朋好友、四亲八眷,至今一直沿袭了上百年,还在制作食用,经久不衰。
调整配料,精心制作,做工细致,以质取胜。民间做的金团外皮脆粘,内馅甜滑不到位,上口缺乏滋味。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赵大有龙凤金团将原用生水拌合的外皮粉,改用熟水,又把原单一用的豆沙馅,加撒白糖馅(内掺入红绿丝、蜜饯、瓜仁等),使外皮既韧又糯,内馅香甜润滑。这样赵大有的水磨粉比别家燥粉来得韧、糯,豆沙馅加撒白糖比别家豆沙撒白糖能流、滑。配料、制作决定品质,由此奠定了发展宁式糕团的基础。其次是方便顾客,实行送货上门。对进城购买糕团的农民送礼品,把货护送到航船埠头(注:那是内河船停靠的地方,宁波话叫航船埠头),后来又出招,凡订货的人不必亲自来城,只要写张便条,把价款和盛器交给航船老大,由老大捎带;而家住城区的顾客需要下乡送礼的,同样也可以按指定地址代交航船老大转送达。早在几十年前赵大有就开始做代办托运这一业务了;后又实行“三保”,不仅保证质量,而且服务周到,这样一来“赵大有”的糕点在宁波城乡名气更大,“赵大有”糕点从此名扬四方。
1941年宁波沦陷,百业尽废,糕团业也不例外,但“赵大有”苦练内功,延聘糕点技师,另辟馒头水制,拓展油包、寿桃、面食等,把这些品种从南货业中引伸出来。凭藉赵大有坚实的基础,竞争不像以前费力。当时南货业四大家已不复存在,加上赵大有的金团与油包双管齐下,一道供应,以方便顾客。经过努力,赵大有招牌上标榜的“龙凤金团,水作馒头,梁湖年糕,四时点心”这十六个广告大字,成就了一个完整的糕团产业。1942年赵大有又在开明街(民光电影院对面)设店,1946年抗战胜利后又迁往西门板桥口经营,那时赵大有的店面星罗棋布。当时旅外同乡频频来宁波省亲,农村祭祖、祝寿、婚嫁等喜庆活动频繁。赵大有业务鼎盛。尽管日夜制作,有时往往还是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旅外同乡喜爱赵大有糕点。抗战胜利后,赵大有糕点运销上海的不乏其人,各赵大有店虽日夜开足马力生产,有时仍免不了脱销。如今时隔六十余年,前来探亲访友的港澳同胞旅居海外的侨胞,为购买百年老字号赵大有的龙凤金团、水晶油包而慕名前来的仍常有所闻,不计其数。
为树立品牌,享誉口碑,赵大有食品牢记祖先的遗训,制定了“三不出售”与“三个不卖”,即金团粉酸、漏馅不出售,花纹印不明晰的不出售,松花脱皮的不出售。盛器不适宜的不卖,盛器小的不卖,小孩子说不清的不卖等店规明约。这些做法经营有方,行之有效。为了达到赵大有产品色、香、味俱全,对于生产环节来说是至关重要,一般学徒由于疏忽常遭师傅训斥,有多例;一些顾客起先也有不解,“金团甜又香,可惜三不卖”,但经过一个时期的苦心经营,赵大有食品逐渐赢得信誉。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耐人寻味:有一天,来了一位手提菜篮的小男孩,要买四十八只金团,说是乡下姐姐的儿子满月要送金团。师傅叫他去把大人叫来拿宾朋篮来盛。不一会,叫来了一位五十左右的老妇人,一边拎着菜篮,一边说着烦言。师傅婉转相告:“菜篮盛放金团会漏馅,走样,既不好吃,又不中看,这样会影响金团质量。你送出去要面子,赵大有也得顾牌子。”老妇人买了金团,交小孩拿着,往河埠头搭航船时,一不小心打翻在地。糕点师傅看到后,就把他带回更换好给老妇人,老妇人感动地说:“想不到赵大有金团好,生意也做得介周到。”
风雨沧桑几十年,经过岁月的磨练,宁波一带百姓都一致称赞:“赵大有金团三不卖,为的是质量,赵大有招牌硬。”
进入90年代“宁波市赵大有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继承了原赵大有的产品配方和文化理念,进行科学的工艺改良,目前,赵大有食品公司已形成以糯米制品为代表的软糕及酥饼、散装、汤团馅、豆沙馅、黄金糕、赵大有红双喜礼饼、水晶油包等多种产品,在省内外各大卖场销售。2007年,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生产基地,增加现代化生产设备,完成了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改造。目前已拥有生产基地5600平方米,企业并通过了国家工业产品许可认证(QS),年销售额近1000万。2004年“赵大有”商标(30类)成功注册,2008年被评为浙江“老字号”企业,赵大有品牌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提高。
现在的赵大有在国内不但名气响,声誉高,2011年12月还去澳门参加了“中华老字号”兼“浙澳名优商品展销会”,产品在展销会澳门浙江名品直销中心进行展卖,赢得澳门人的热烈追捧和购买,产品一销而光。愿“赵大有老字号”产品,更加发扬光大,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赵大有品牌优势
一说起赵大有糕团店,老宁波人就会竖起大拇指夸其做的糕点好吃。赵大有糕点品种丰富、香糯可口,它生产的桔味糕、绿豆糕、状元糕等,曾是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直到现在,有人做寿或办喜事时,若能送上一些赵大有的水晶油包和龙凤金团,依然是件有面子的礼物。
作为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糕团店,赵大有创建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清同治年间,上虞梁湖的赵氏族人,运来当地出产的粳米,在江东后塘街临时租了一间店面,并以“赵大有”为字号做起了年糕生意。由于大米质量好,他们生产的年糕很受欢迎。从此,每年农历十一月至一月间,赵氏族人都会来宁波经营年糕生意。经过几年努力,他们在宁波渐渐站稳了脚跟,并在族人赵培德的努力下,于1911年在百丈街开出了第一家赵大有糕团店,自产自销起各种宁式糕点。
当时的百丈街是沟通海曙与江东的唯一通道,从鄞东来的航船带着山货都停靠在旁边的杨柳道头和新河头等处,而从“三江”过来的海货则集中在附近的后塘街上,林立的店铺和来往的人群,使百丈街一直以来就是江东最热闹的地方。虽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赵大有带来不少客源,但店主赵培德知道,如果没有独特的经营之道,位置再好也长久不了。为了生存与发展,赵培德奋发图强做牌子,从原料到制作都亲自把关,由于赵大有的糕点做工精细,既可作充饥的点心,又能当送人的好礼,因此大受甬城百姓的青睐。尤其是住在偏远乡村的人,难得上次城,都以吃到赵大有水晶油包和龙凤金团为荣。以前宁波有句俗话叫“乡下人吃油包,背脊烫起泡”,意思是说:乡下人没见过世面,只顾抬头吃油包,一不小心,滚烫的猪油馅就顺着嘴角流到了背脊上。话虽说得有点夸张,但赵大有水晶油包味美料足也可见一斑。
除了质好味美,赵大有在甬城百姓中树立起好口碑,主要靠的还是诚信为本、老少无欺的经营方式。如吃过赵大有招牌产品龙凤金团的人都知道,它色黄如金,味香质糯;又因扁圆的形体和龙凤呈祥的花纹,寓意着吉庆团圆和幸福美满,所以老百姓在做寿、满月、祭祀、敬神时,都用它来讨个好彩头。而龙凤金团这么多年来一贯保持色香味不变,主要源于赵培德定下的“三不出售”和“三不卖”的规矩。前者即金团粉酸、漏馅不出售,花纹印不清晰不出售,松花脱皮不出售;后者指盛器不适宜的不卖、盛器小的不卖、小孩子不卖。“三不出售”,是赵大有对自己产品的严格要求,而“三不卖”则是对售后产品认真负责的态度。想想现在那些“一经售出,概不负责”或“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良商家,赵大有的经营理念,不知会不会让他们感到汗颜?
赵大有品牌扩展信息:
赵大有始于1862年,宁式传统茶食行业佼佼者,2015年6月宁式糕点制作技艺被正式列为宁波市级非遗项目,目前已形成以糯米制品为代表的软糕及酥饼、汤团馅、豆沙馅、黄金糕、赵大有红双喜礼饼、水晶油包等系列
赵大有创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以做糕点谋生。短短2个月制作下来,赢得明州府城较高的声誉。
民国初期,赵大有在宁波江东百丈街道大戴家弄口正式创立了第一家“赵大有”店,也是赵大有从短帮经营转为常年经营宁式花色糕点的开始。
牢记祖先遗训,“三不出售和三个不卖”,风雨沧桑几十年,经过岁月磨炼,赵大有糕点从此名扬四方。
赵大有品牌其他信息:
糕点产品品牌,旗下主营产品有青团、月饼、松花金团等。
赵大有榜上有名
- 在“宁波特产十大品牌排行榜”中获得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