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概述
牌子中文名称“蕾丝”,英文名“Restonic”,品牌创立于1938年,该品牌所属地为美国。蕾丝(Restonic)共参与了2次所涉行业的排行榜,其中有1进入榜单前十名。
Restonic/蕾丝品牌介绍
女同性恋(Lesbian)一方面属于性倾向的一种,指女性对同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另一方面,女同性恋(Lesbian)也代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 Women)这一群体,就是被女性吸引的女性。目前研究对于性倾向的成因尚没有定论,但遗传基因、大脑发育、激素分泌、后天环境和生活环境等都有相应研究支持是性倾向成因的一种。在现代汉语中,“女同性恋者”也被称为“女同志”、“百合”、“拉拉”等。基于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女同性恋被依据性别气质划分为T(性别气质偏阳刚)、P(性别气质偏阴柔)、H(性别气质偏中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但随着社群的发展,女同性恋的性别角色也有了更多元的变化。
目前,科学家仍未对性倾向的形成原因达成一致 。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Version 3,CCMD-3)已将同性恋去病化。但女同性恋者当前仍然会受到基于性倾向的,来自职场、学校、医疗保健部门、家庭和社区的多种歧视 。在法律政策层面,女同性恋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方面的权益仍然得不到基本保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开展全面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性别平等,对女同性恋的去污名化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女同性恋历史沿革
中国对于女同性恋有正式史书记载的最早始于《汉书·外戚传》,汉武帝时期的陈皇后在其失宠后,与一位穿男装并扮成男子的女性过着像夫妇一样的生活。汉武帝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该女性并废了陈皇后,共处死与此事相牵连的300余人 。在汉语地区,传统的中国社会因为“一夫多妻”婚姻制度的需要,“女女爱欲”在家庭中被容忍甚至受到鼓励 。清代广东地区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县志中均有记载女性闺中与尚未出嫁的好友互结金兰的风俗。这些女子自称“自梳女”,因恋上同性好友而不愿出嫁,甚至以死抵抗 。清末民初,上海出现了“磨镜党” ,“磨镜”指的是女子阴蒂与阴蒂接触摩擦而产生性快感的性爱方式 。
1910~1920年代形成“女同性爱”分类前,中文中并没有一种像“男色”或“男风”这样众所周知的称谓去形容这种独特的女性间关系,而多以“姐妹情谊”、“友谊”等更为宽泛的情感将其概括 。西方“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出现之后,日本将其翻译为“同性爱”。1910年代起,中国出版的主流刊物直接从日语中采用这个译词,因而“同性爱”或“同性恋爱”的词语开始出现在中国。1930年,在上海出版的一部名为《同性爱问题讨论集》的集成书中,一名叫做胡秋原的学者为长久以来被汉语社会所不齿的“同性爱”正名 。
20世纪90年代之前,女同性恋始终处于一种不可见的隐蔽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户口管理的放松,越来越频繁的人口流动让女同性恋们得以在更大的城市聚集起来 。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为女同性恋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女同性恋的社群也逐渐形成。1998年,女同性恋运动家何小培在北京成立的女同性恋小组“女同志(后称北京姐妹小组)”和同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女同志大会,这些社交组织和活动让女同志们紧紧相连,女同性恋文化也渐渐多样了起来 。此后,汉语中关于“女同性恋”的称谓逐渐多样化。常用的称呼如“女同志(来源于香港对同性恋的称呼)”、“蕾丝边”(音译英语lesbian)、“百合”(该称呼来源于日本,最先由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编辑提出,后因出版女同性恋杂志《百合族》而广为人知)、根据简称“les”改编成的“拉拉”或“拉子”(源自台湾女同性恋作家邱妙津的小说《鳄鱼手记》)。当前大陆地区出现的“姬圈”与“姬佬”(姬圈是一个以“Les CP”偶像等为中心的粉丝圈,在这个圈子中的女性自称为“姬佬”。但是“姬佬”不一定都是同性恋女性,而是指被女性偶像身上的气质所吸引,并接受其百合CP设定的女性。 )
一般认为,最早的关于女性同性关系的描述来自古希腊女诗人萨福(Sappho)在莱斯博斯岛上所写的抒情诗,英语中的“lesbian”一词,来自希腊的岛屿“莱斯博斯(Lesbos)” 。该岛屿曾是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的女诗人萨福和她的女学生们的居住地。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缪斯”(缪斯又名缪斯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艺术与青春之神,是天神宙斯的九个女儿,这九个女儿每人分管从绘画到音乐等诸多艺术中的一种)。她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诗,然而,大多数处于宗教原因被焚烧和销毁,目前流传下来的诗作所剩无几。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尽管萨福有过婚姻生活,但是她的诗歌主角以及她本人的性倾向都为同性。然而,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并不用“lesbian”一词称呼女同性恋,而且,人们称女子之间的同性性行为为“女子互奸(tribadism)” 。
由于这种女性间的同性行为来源于萨福所居住的莱斯博斯岛,因而,在十九世纪中至晚期的医学书籍中,“莱斯博斯之爱(lesbian love)”一词来形容女同性性行为 。1868年,随着“同性恋(homosexual)”一词的使用,同性恋的概念逐渐形成。1870年,“女同性恋者(lesbianism)”第一次被使用来称呼女性之间的性爱关系,与“萨福主义”混用 。
在早期的观点中,“女同性恋”一词只被用来指代对女性有性欲,且与女性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性,而不被认同为一种性倾向。这种观点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参与社会运动后才发生了改变 。
20世纪60年代,同性恋运动在美国兴起,“gay”一词被用来通指男女同性恋群体,这引起了女同性恋者的不满 。美国第一个女同性恋社会组织——1955年成立的“比利提斯的女儿(Daughter of Bilitis)”的创始人戴尔·马丁(Del Martin)在1970年撰文《别了,我的不同盟兄弟》(Goodbye, My Alienated Brothers),宣告离开白人男性主导的同性恋运动,与女权主义者达成同盟 。1972年,她和恋人菲利斯·莱昂出版作品《女同性恋/女人》(Lesbian/Woman)一书,书中莱昂和马丁质疑了当时社会普遍认同的以性行为来定义女同性恋的观点。她们认为“女同性恋”定义应扩展到性欲和浪漫情感都只投向同性的女性,即使这种性倾向没有公开表达出来 。在这之后,“女同性恋(Lesbian)”的概念才逐渐被定义为女性的性倾向、性别身份以及性欲的合成,被广泛使用开来 。
Restonic/蕾丝品牌其他信息:
运时通(中国)家具有限公司,Restonic蕾丝,始于1938年美国,极具知名度的床垫品牌,全球领先的床垫制造商。
品牌/企业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