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BEICHAO/南北朝品牌LOGO图片

NANBEICHAO/南北朝

品牌指数(综合):8.0好评指数:91%
所属公司:未录入
品牌属地:中国
创立时间:未录入
涉及行业:美食

品牌概述

牌子中文名称“南北朝”,英文名“NANBEICHAO”,,该品牌所属地为中国。南北朝(NANBEICHAO)共参与了6次所涉行业的排行榜,其中有6进入榜单前十名。

NANBEICHAO/南北朝品牌介绍

中国历史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北朝(439-581 )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南朝

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东晋(东晋一朝与西晋合称为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南朝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经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南朝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在位时间最久,将近半个世纪。

南朝陈(557-589年) 历3代5帝,共32年。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南朝宋

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

宋武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兵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大夏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 ,并在两年后(420年)篡夺东晋的帝位,以宋为国号,改元永初,史称刘宋。而北魏直到439年统一北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

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 。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 。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继立,因为嬉戏失德 ,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所杀 ,改立宜都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 他后来与北府名将檀道济铲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又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权,同时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参与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现了宗室、士族、寒门相互制衡的政治平衡局面,至此政局稳定。在此基础上,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了元嘉之治。

430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裴方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到450年时,宋文帝再次伐魏,却“北伐败辱,数州沦破” ,长江以北的广大国土饱受北魏远征军的践踏 。刘宋的国力遭到了重挫。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刘邵所杀,三子刘骏趁机率军夺位,即孝武帝。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经济、军制、户籍、礼制、税制等领域等领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 ;其统治时期“寒人掌机要”(士族担任的高级官职的权力下移,成荣誉职衔,寒人以低级官职掌控实权)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军事上,先后在458年于青州地区“四战四捷”、“破七城”击溃魏军侵犯 ;460年于梁州的北阴平地区再次击退北魏侵犯 ;一时“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 。然其统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乃至恣意妄为,加重了百姓负担,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渐出现好转的刘宋,在他统治末年走向衰败。 其统治时期,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广陵城。当时民谣言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即表示这段历史。公元464年,孝武帝病逝。

孝武帝子前废帝刘子业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为湘东王刘彧所杀,是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杀宗室,使孝武帝的子孙尽亡。明帝晚年因为政失误,造成刘宋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国力大大衰退。 明帝子后废帝刘昱继立后政局动荡,履有叛变,将军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

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刘准,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萧道成于479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建元,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

南朝齐

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有24年。

齐高帝属于兰陵萧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当时皇帝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

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萧昭业继立,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然而萧昭业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握。萧鸾有意篡位,杀萧昭业后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帝的子孙都被杀尽 。

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

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宝卷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萧齐亡 。

南朝梁

梁武帝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世,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使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至503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役大败北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516年寿阳之役击溃北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山东、河北、关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陈庆之不得不回师,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东西魏时期,东魏将侯景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侯景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 。

梁将萧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侯景包围台城,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但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囚禁梁武帝,梁武帝最后被饿死。建康沦陷后侯景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性打击 。侯景先后立杀梁简文帝萧纲及淮阴王萧栋,最后篡位,建国汉。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梁朝各宗室互相攻击,无暇讨伐侯景。之后湘东王萧绎击败了其他梁朝宗室势力,后又得到广州太守陈霸先的加盟,实力大增,于是萧绎派遣大将王僧辩与陈霸先合军讨伐侯景,接连击破侯景部将任约、宋子仙,之后在台城与侯景展开决战,侯景战败逃跑,后被部下所杀。侯景之乱平定。

湘东王萧绎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之后据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称帝并进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萧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西魏夺走。次年,萧詧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 ,西魏立萧詧为魁儡,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而后北齐送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萧渊明为梁帝。陈霸先于是率军击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败北齐南侵军队及王僧辩余党徐嗣徽,专政梁廷。最后于557年篡位,建国号为陈,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称陈武帝,梁亡。

南朝陈

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一家。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

陈武帝是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人,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由于陈武帝无法尽数平定而采用安抚的方式。

陈武帝死后其侄陈蒨继位,即陈文帝。此时盘据两湖原是萧绎部将的王琳叛变,联合北齐、北周大军东征建康。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止北周顺江东进。至此国势方定。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使南朝陈国势强盛 。

陈文帝去世后由太子伯宗继位,即陈废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即陈宣帝。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陈朝共伐北齐。陈宣帝有意收复淮南于是同意,并于573年派吴明彻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

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可以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后北周趁机攻灭北齐,并在577年南征,陈军惨败,南朝陈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北周朝政内乱,北周遂无意南征。

杨坚在建立隋朝后陈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陈后主。他荒淫奢侈,国政大乱,朝政极度腐败。当时官吏剥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隋军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严重削弱南陈的经济实力,南朝陈国力大衰。

588年,隋文帝任杨广为主将,发动南征。陈后主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 。次年正月,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朝陈遂亡。隋朝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北朝北朝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北魏兴起

北魏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国号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珪与后燕交恶,发生多次战争,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刘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刘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北方战争。从431年到439年,太武帝先后消灭胡夏、北燕、北凉三国,又击溃柔然,与南朝宋对峙。北方、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虽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被太武帝平定。太武帝还打击佛教,成为三武灭佛之一 。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反攻刘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扭转了国力被南朝压制的局面,但军力也大损,北魏将士“疾疫死者甚众” 。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室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嫡母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 。孝文帝可能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齐名义,率众南迁洛阳 。

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元宏。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迁都后在三年间展开汉化运动,例如全用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改姓氏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

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齐后皆无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成为日后六镇之乱的原因之一。

494年太子元恂意图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穆泰、陆叡于平城拥王兵变,后被镇压,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走入下坡。

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北魏分裂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由宣武帝继任,国政大乱,贵族竞相奢侈。孝明帝继任后,由胡太后执政。胡太后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怿并宠信元叉、刘腾。元刘二人因与清河王不合而叛变,并掌控朝政。刘腾去世后,到525年孝明帝与胡太后方平定乱党。但胡太后把持朝政,乱政如故,并与孝明帝不合。而后北方发生六镇起义,北魏开始走向灭亡之路。

早在北魏初年,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于阴山黄河一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等六镇来拱卫首都。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担任,将士多是鲜卑族或汉族的高门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可随时返京任职。但在迁都洛阳后,六镇地位下降。由于仍保有鲜卑原始习性,被汉化的贵族歧视为“代北寒人”,将领升迁备受压抑,心怀不满。最后北部鲜卑贵族与屯兵于523年发生六镇民变,秦陇、关东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事 。此事历经三年方定,并形成许多军阀。其中以镇守晋阳的尔朱荣的势力最大,尔朱荣经过一系列军事攻伐,攻灭了关东势力最大的葛荣及其他群雄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

魏孝明帝意图联合尔朱荣对付胡太后,但被胡太后毒死。胡太后先后立孝明帝独女敬哀公主及堂侄元钊为帝。同年尔朱荣以替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军攻占洛阳,掌控朝政。他在河阴将北魏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改立孝庄帝,又杀死大臣两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则于晋阳遥控朝政 。孝庄帝愤为傀儡,于530年在尔朱荣晋见时亲自将其杀掉。而后尔朱荣侄子尔朱兆及从弟尔朱世隆拥长广王元晔为帝,攻下洛阳后杀孝庄帝,改立节闵帝。同年军阀高欢起兵反对尔朱集团,高欢于信都拥元朗为帝,并在532年攻下洛阳后,改立孝武帝。

魏孝武帝为其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贺拔岳对付高欢。高欢先发制人,于534年暗杀贺拔岳。孝武帝则任宇文泰代之,并与高欢决裂,西逃投奔宇文泰。高欢再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孝武帝西奔后不久被宇文泰毒杀,宇文泰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长安。北魏于534年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灭亡。

东魏与西魏对峙

东魏534年建立,西魏535年建立。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齐与北周的对峙。基本上东西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由于东魏继承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魏在多次进攻后皆失利,双方的对峙至此已定。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本身也是鲜卑化汉人,使得在政治上较倚重鲜卑族。后来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 。高欢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伙伴,这些皆为后来的北齐打下坚固基础。然而他战术不及宇文泰,三次战役屡败。

536年高欢率窦泰等人西征西魏,窦泰军于潼关战败。隔年高欢趁关中大饥时率军再度西征,于沙苑之役败给军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分裂局势大定,战场也转向河东地区。

538年,东西魏又爆发河桥之战,双方互有胜负。

543年,东西魏邙山大战,战争形势激烈,攻防交错。

546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但受阻于玉壁城。守城的是西魏将领韦孝宽,高欢无法攻克玉壁,东魏死伤七万余人,高欢无奈退兵,隔年病死于晋阳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承霸业,对外驱逐叛将侯景,巩固疆土,对内加强高氏政权,积极准备代魏自立,但不久离奇遇刺。

其弟高洋继任后于550年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亡。高洋建立北齐,改元天保,史称北齐文宣帝。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在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等将领协助下,有效地抵抗东魏的多次进攻,巩固西魏局势。当时西魏在经济及文化方面不如南梁及东魏。宇文泰任人为贤,他让苏绰等人改革官制,调和胡汉矛盾,建立关中本位使胡汉将领同心协力、设置府兵制以建立职业军人,维持尚武精神。以贺拔岳、宇文泰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则暗中支持着汉化。关中地区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从苏绰、卢辩等汉族士人倾向来看,周文化此时在关中仍有一定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它是华夏族的正统文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与山东、江左所传承的魏晋文化相比,亦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苏绰等人提出了采用古代周朝的六官制度,即天、地、春、夏、秋、冬官,这些措施皆使西魏国力逐渐强盛,也影响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集团分布 。宇文泰趁南朝梁于侯景之乱后宗室诸王内斗之际,先后攻下蜀地及江陵,并立西梁为魁儡国。西魏后由废帝、恭帝相继继立。556年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宇文护专政。他于隔年废西魏恭帝,国号周,立宇文泰子宇文觉为北周孝闵帝,西魏亡。

北周与北齐对峙

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文宣帝建国。文宣帝先后击败库莫奚、契丹、柔然、山胡(属匈奴族)等族,并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区。在经济方面,农业、盐铁业、瓷器业都相当发达。北齐大致上同北魏,持续推行均田制。这些使得北齐的国力在初期均胜过北周及南朝陈。然而齐文宣帝在后期荒淫残暴,并为了维护鲜卑贵族,屠杀汉人世族。他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使得北齐国势衰落。齐废帝继立后,由其叔高演辅政。但高演不久即篡位杀帝,是为孝昭帝。孝昭帝在位期间,国力渐渐复元,还亲征库莫奚。但于两年后去世,由其弟长广王高湛继立,即北齐武成帝。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北周继承西魏版图,于556年由北周孝闵帝立国,但朝政由堂兄宇文护掌握。孝闵帝意图联合赵贵、独孤信推翻宇文护。然而被其发现,赵贵及独孤信二人被杀,周孝闵帝于隔年先废后杀。宇文护改立宇文毓为帝,即周明帝,但于560年又毒死周明帝改立宇文邕,即周武帝。周武帝采韬晦之计,在十二年后成功杀死宇文护,亲掌朝政。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开始亲政之后,奉行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政策。北周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摒弃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宇文邕注重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

军事方面,宇文邕当政期间也大量地吸纳汉族人士为兵源,补充了北周的兵力,并且使得汉族和鲜卑族的将士们懂得协调作战。

周武帝为人英明雄伟,他对内推动多方面的改革,如抑制佛教、在外交上与突厥和亲,与陈朝和平相处,这些措施都使北周国力更盛。

577年周武帝东征昏庸混乱的北齐,于隔年攻克邺城,北齐亡。周武帝统一北方后又获得李德林等关东世族的归附,声势浩大。他立即南征陈,但于同年逝世,而后北周发生内乱,伐陈之战于是作罢 。

南北朝灭亡

杨坚为北周十二大将军杨忠之子,他还是太子宇文贇的岳父。

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他杀宗室功臣宇文宪并大撤诸王就国。杨坚开始集结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

周宣帝去世后,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讨伐杨坚,史称“三总管叛乱”。杨坚得李德林策划,以韦孝宽等人平定了叛军。

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大隋,北周亡。

587年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588年隋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杨广、杨素为行军元帅,以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陈。隔年隋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

自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朝时代”结束。

南北朝文化

经由魏晋时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破除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等有价值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世游仙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思想。

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当时佛道争论十分激烈。佛道之争中,道教是比较被动的,不仅造出一个传说,强调佛陀是老子变的,而且还大量“抄袭”佛经的内容。对道教而言,它想把佛教改造成自己的一部分;佛教则需要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必须面对文化上的张力。

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犷。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而北朝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温子昇。叙事长诗以南朝的《西洲曲》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民歌方面,由于南北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即有“豔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

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道教影响了中国艺术及科学。例如《游仙诗》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藉由神仙之说抒发情怀。道教名士陶弘景、陆修静均擅长神仙文学 。

南北朝史学

南北朝继承了汉代以来设官修史之制。宋设著作官(宋齐梁陈时官名及分职屡有更改),负责撰修国史(本王朝史)及帝王起居注。齐始有国史与前朝史之分。北魏亦设著作官及起居令史,使修史官与起居官逐渐分职。北齐始设史馆(或称史阁),为专门修史机构,影响中国日后的官方修史制度。西魏、北周亦设著作官制度。南北诸朝又有大臣监修史书 。此外,南朝梁时始行编修武帝、梁元帝的“实录”,是为唐代开始一朝接一朝修实录的滥觞 。

纪传体断代史书在南北朝史学仍占一席位。官修的有如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魏收《魏书》 ,私修的有如范晔《后汉书》 。

反映社会各种状况的史书,亦在南北朝盛行。如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当中新增“独行”、“逸民”(或“隐逸”)、“列女”等类传记各种人物面貌;宗教史籍有慧皎《高僧传》 ;记述寺院建筑的有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地理类著作方面,以郦道元《水经注》为南北朝集大成之作 。少数民族历史亦因五胡各族建割据政权而深受重视,成就较高的有崔鸿《十六国春秋》 。

谱学(或叫谱牒学、家谱学)在南北朝门阀政治影响下而大盛一时。各豪族郡望为求巩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乃撰修家牒,以彰显自身血统、门第及婚宦。继家谱出现后,又有了家谱学的研究,当时便出现“统谱”、“百家谱”等书籍 。

南北朝的注史之学,具代表性的有如裴松之《三国志注》。裴注着重资料搜集、补充史事,不再局限于对音训及解释史文,对中国的注史方法产生有相当影响。裴松之对史料相互考异,日后史家有所继承,如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考异》。裴注里又有对前代史家的评论,这推动了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 。

南北朝宗教

南北朝时期佛教流行。随著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成为中国造像艺术宝库之中的瑰宝。此时佛教盛行的思想有般若学 、涅槃学、地论学、成实学、摄论学等。 竺道生强调佛性在于每个众生之中,关键在于能否“自见”,开启了后来禅宗觉悟不离世间的先河,他“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的思想则体现了佛教的平等观。 道教灵宝经前接上清经的教法,又借用和融汇了佛教的概念和术语,在中古道教的教义、思想、仪式等领域,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十六国晚期出现改革道教的寇谦之,他受东晋灵宝派的影响,制作《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等经八十余卷。在精义经理方面无所创新,却明确声称要清理道教,除去五斗米道的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严格斋戒礼拜,使道教组织更为严密,道规教仪更为完备。

此一时期的三教论争主要表现为佛教与道家、道教两种不同思想体系的争论。通过争论,道教与佛教互相吸收,呈现一种互融互摄的景象。佛教对道教无论是从教规、教仪,还是从教典、教团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种示范效应,这对道教逐步走向成熟是大有益处的。而道教也为佛教从印度顺利移植至中国,并逐渐适应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中国化的佛教,提供了多方面的助缘。 援佛入道是道教不断丰富并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佛教产生的时间比道教早得多,在传入中国时佛教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因此道教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吸收了佛教。比如早期道经的造作过程中便多有模仿乃至因袭佛经之处,道教的宫观设施、组织形式、宗教仪式等方面亦不乏借鉴佛教之处。又如受“大道无形”思想的影响,早期道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但是后世道教“设像立教”的形式与佛教却别无二致,正是受佛教影响使然。在宗教哲学方面,道教义理的思辨水平与佛教相比略为逊色,因此道教也积极援引佛教哲学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南北朝艺术

南北朝时艺术兴盛,南方以绘画为主,北方以雕刻塑像为主 。

画论、画史在此时期已建立,如谢赫的《画品》,提出绘画品鉴的六法,而其中的“气韵生动” 说更被历代画评家奉为最高水准。

在佛像石窟雕像上,北朝石窟造像,著名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等 。石窟艺术最雄伟的是云冈20辜的座像。佛像容貌丰满,两肩宽厚,衣褶线条紧贴身躯而雕,庄严中寓有慈祥,表现出佛的胸怀气度。彩塑最好的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造像,含蓄微笑的神态,给人以恬静的美感。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的北魏泥塑残像最为精致,面目传神。随著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南朝陵墓雕刻方面,历代帝王、贵族陵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石兽又称避邪,由狮子造型演变而来,有驱邪、求福或升天之含意。其中已齐武帝陵前的天禄(双角石兽)、齐景帝陵前的麒麟最具代表。风格承袭汉代石兽雕刻,善于利用整块石材,以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

魏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青年期,其中南北朝的碑刻是楷书的宝库。北朝碑刻即所谓的魏碑书法,魄力雄浑,气象浑穆,体态多变,著名的有《龙门二十品》、《张猛龙帖》、《郑文公碑》、《石门铭》等,以及众多的墓志铭文。南朝有名的碑如《爨龙颜碑》、《瘗鹤铭》等 。

NANBEICHAO/南北朝品牌其他信息:

南北朝品牌源自于邓文现先生于2008年创立,于2016年转让给广州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的滋补品品牌之一。旗下主营鲜人参、干人参、石斛、鹿茸、枸杞等。

特别声明:i987品牌网所提供的“NANBEICHAO/南北朝”品牌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第三方网站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百科、购物平台等]、公司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价等)整理所得,我们对数据只做自动化的筛选处理,不作人工干预,如数据存在错误或存在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进行修正或删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