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蔡司品牌LOGO图片

卡尔蔡司

品牌指数(综合):6.2好评指数:--
所属公司:未录入
品牌属地:德国
创立时间:1890年
涉及行业:数码

品牌概述

卡尔蔡司”品牌创立于1890年,该品牌所属地为德国。卡尔蔡司共参与了8次所涉行业的排行榜,其中有1进入榜单前十名。

卡尔蔡司品牌介绍

光学设备制造品牌

蔡司集团(Carl Zeiss AG)是一家制造光学和光电设备的德国企业,总部位于Oberkochen(奥伯科亨市,巴滕符堡州)。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卡尔·蔡司先生(1816年-1888年)。它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卡尔·阿贝(Ernst Karl Abbe)和奥托·肖特(Otto Schott)于1846年在耶拿(Jena)建立。

1995年12月,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广州成立。

卡尔蔡司品牌介绍

1846年,卡尔?蔡司(Carl Zeiss)在耶拿创立了一家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车间,并在早年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繁荣。随着另一创始人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杰出科学成果的应用,175年来始终致力于光学和光电领域的技术创新。

蔡司是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技术先锋。在2019/20财年,蔡司集团的全年营收超过62亿欧元,覆盖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光学消费品市场、半导体制造技术四大业务部门(数据截至2020年9月30日)。

蔡司致力于为客户开发、生产和行销前沿创新的工业测量及质保解决方案,针对生物及材料科学领域的显微镜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于眼科及显微外科诊疗的医疗技术解决方案。蔡司也是全球光刻技术的行业标杆,其技术被芯片行业应用于半导体元件的制造。除此之外,蔡司品牌的眼镜镜片、相机镜头及望远镜等创新产品也适销全球。

蔡司在全球近50个国家共拥有约32,000名员工,近60个销售与服务机构,超过30座工厂和约25个研发机构。

公司于1846年在耶拿成立,总部位于德国奥伯科亨。卡尔蔡司股份公司由卡尔蔡司基金会全资所有,后者在德国致力于积极促进科学发展。

卡尔蔡司发展历史

卡尔蔡司1846-1884年

初期

1846 卡尔?蔡司在德国耶拿创立了一家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车间。

1847 公司开始生产显微镜。

1866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恩斯特?阿贝加入公司。

现代光学仪器设计的开始

1872 阿贝的显微镜成像理论带来革命性发展,奠定了人类所有高性能光学的基础。

1875 恩斯特?阿贝与卡尔?蔡司共同成为公司拥有者。公司在这一年为员工实施健康保险计划。

1884 玻璃化学家奥托?肖特(Otto Schott)、恩斯特?阿贝与卡尔?蔡司共同创立“耶拿玻璃作业合作公司”,确保生产并使用高品质的光学玻璃。

卡尔蔡司1885-1945年

耶拿的卡尔蔡司基金会

1888 卡尔?蔡司逝世。

1889 为了保障公司的长远独立和永续经营,恩斯特?阿贝创立了卡尔蔡司基金会。

1896 恩斯特?阿贝为基金会制定章程,通过基金会对公司的管理来确保公司利润应如何投入于研发、以保证公司长期专注于科学和技术上的目标。章程同时还从法律上保障了员工的最低工资、奖金收益和带薪年假。

从1901年在伦敦建立第一家海外分支开始,事业遍及世界各地。

拓展产品线

1890 以阿贝此前研制的折光计和光谱仪为起点,光学仪器测量部门成立,开发出大量仪器,应用于食品行业和医疗领域,1920年后应用于冶金和金属加工行业。该部门也生产测距仪和摄影测量的仪器。

1890 照相光学部门同年成立。成立当年就把第一款相机光学镜头推向市场。

1894 合并“Tele”部门,此后双筒望远镜的业务。

1897 蔡司研制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架能够真正提供三维立体影像的立体显微镜。

1902 Tessar相机镜头——“鹰眼”面世, 这个相机镜头后来又推出了更多系列产品。

1908-1912 受瑞典医生Allvar Gullstrand激发,蔡司的兴趣转向眼镜及眼科测量仪器的开发。从1908年起,测地仪器进一步拓宽了耶拿公司的生产范围,生产设备和工厂不断扩张。

1930 相差技术的发展及偏振光的使用开启了显微镜应用的新领域,专门开发的相机让显微图像的采集与记录变得更简单。

1923 蔡司为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建造了第一座星像仪,可惜后来在战争中被毁。到30年代末期,蔡司在世界各地建成21座行星仪,如在芝加哥、米兰、费城和东京。

被迫分裂

1945 美国军队占领了耶拿工厂,征用了专利、文件和专门的生产设备,并将专业技工带到西部的海登海姆。

1946 苏联占领军拆卸了耶拿工厂所有生产设备,把科学家、工程师和专业技工带到了苏联;卡尔蔡司基金会的工业资产在1948年被苏联收归国有。

1946-1989年

德国的两家蔡司工厂

1949 巴登-符滕堡州政府规定海登海姆成为卡尔蔡司基金会的合法注册地。

1950 两家蔡司不仅都恢复了其传统产品的生产,并且其科学家和设计工程师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新领域的研发上。 多种电子显微镜问世,耶拿为莫斯科附近的核能研究所建造了核径迹显微镜;重新开始生产大型天文仪器;耶拿的天文部门为陶腾堡和汉堡的天文台建造了行星仪和两米高的望远镜。奥伯科亨于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了150毫米的折射计(Coudé refractometer)和650毫米的折射镜。

1964 激光首次投入工业使用,第一个工业化的电子束光刻系统于70年代中期问世。

1965 卡尔蔡司耶拿公共企业成为东德精密机械和光学产品主要的生产企业。

1971 两家公司之间的伦敦协议调整了包含“Zeiss”部分的名字和商标的使用。

1989 由于东德政变,耶拿卡尔蔡司公共企业宣告解散。

两家蔡司公司虽因政治而分裂,但仍发展成为他们各自半区的光学技术领袖,也成为德国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60年代以后电子和信息技术成果日益增多,太空研究和微电子学更取得长足进步,为光学仪器设计领域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前景。耶拿和奥伯科亨皆致力于研究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学原理的结合,为世界带来全新性能的产品。

卡尔蔡司1990-2000年

危机与变革: 重新统一的重组

1990 德国的政治变化也象征着东德和西德蔡司公司关系的变化,两个公司宣告了他们合并在卡尔蔡司基金会名下的意愿,并注册于耶拿和海登海姆两地。

1991 卡尔蔡司耶拿有限公司成立。之后的几年中,蔡司在匈牙利创办了两个工厂,在白俄罗斯参与合资经营,并在东欧建立了新的代销处。

1995 卡尔蔡司基金会对卡尔蔡司耶拿有限公司全额控股。

1996 蔡司庆祝公司诞辰150周年。

1998 在显微镜、工业测量、微芯片制造、手术显微镜和眼科诊疗设备中的高性能镜片领域

2000 蔡司团队将其最初的26个子领域集中到了四个发展市场:半导体技术和微电子、生命科学、视力保健和工业测量。

2000 蔡司开始致力于引领未来的半导体技术,在奥伯科亨建立了欧洲现代的光刻系统新工厂。

卡尔蔡司2001年至今

走进新世纪

2001 十月起,半导体技术的团队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开始运作,命名为Carl Zeiss SMT AG:卡尔蔡司半导体技术生产股份公司。

2002 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Carl Zeiss Meditec AG)建立,主要针对眼科患者生产开发诊疗仪器。

2002 蔡司董事会代表全球员工向公众提出新口号“We make it visible”,很好地传达了公司的战略方向。

2003 蔡司在哥廷根首次举办一年一度的“创新日”活动,以讨论会的形式为蔡司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信息和想法的交流平台。

2004 两个基金会公司卡尔蔡司和肖特公司转型成为独立的股份公司。同一时间修订的基金会条例生效,卡尔蔡司基金会仍然是公司的唯一股东。

2006 卡尔蔡司半导体技术生产股份公司开设新的研发中心,其新工厂也正式落成,这是世界上现代化的光刻系统生产和研发中心。

2007 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在德国证券交易所(Tec Dax)上市,它也是1945年后蔡司第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2010 得益于其业务部门的多样性,蔡司安然度过了2008-2009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

卡尔蔡司品牌其他信息:

卡尔蔡司(Carl Zeiss)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卡尔蔡司镜头的历史起始于1890年,发明叫作Anastigmat的散光补偿镜头而启开。之后,卡尔蔡司作为传统的镜头企业,在医学系列、双眼镜、相机镜头、扩大镜、眼镜、天象仪等光学设备领域里扬名海外。其中,相机镜头具有鲜明的分辨率、细致的描写力、均匀的光圈、T*多层膜发射的加硬处理等优点。

特别声明:i987品牌网所提供的“卡尔蔡司”品牌数据是跟据联网大数据(如第三方网站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百科、购物平台等]、公司财报、网友投票、网友评价等)整理所得,我们对数据只做自动化的筛选处理,不作人工干预,如数据存在错误或存在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进行修正或删除。联系我们